一至十的成语
一目十行、二话不说、 三心二意、四分五裂、五彩缤纷、六神无主、七零八落、八面玲珑、九霄云外、十万火急。一、一目十行
释义:形容看书的速度很快。
作者:刘克庄
朝代:宋朝
出处:《杂纪六言五首》:“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翻译:在很短的时间里飞快的看书,
二、二话不说
释义:指立即行动。
作者:老舍
朝代:近代
出处:《四世同堂》九八:“‘日本鬼子完蛋了,投降了,’方六低声回答。丁约翰象在教堂里说‘阿门’那样,把眼睛闭了一闭。二话不说,回头就跑。”
三、三心二意
释义:又想这样又想那样,常指不专一。
作者:关汉卿
朝代:元朝
出处:《救风尘》第一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翻译:无奈是个不专一的妓女。
四、四分五裂
释义: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作者:刘向
朝代:西汉
出处:《战国策·魏策一》:“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翻译:如果魏国向南亲近楚国而不亲近齐国,那齐国就会进攻你们的东面;向东亲附齐国而不亲附赵国,那赵国就会由北面来进攻你们;不和韩国联合,那么韩国就会攻打你们西面;不和楚国亲善,那南面就会危险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四分五裂的地理位置。
五、五彩缤纷
释义:指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
作者:吴趼人
朝代:清朝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铺设得五彩缤纷,当中摆了姊姊画的那一堂寿屏,两旁点着五六对青烛。”
六:六神无主
释义:形容心慌意乱,拿不定主意。
作者:冯梦龙
朝代:明朝
出处:《醒世恒言》:“吓得知县已六神无主,还有甚心肠去吃酒。”
翻译:早下的心慌意乱了,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去喝酒。
七、七零八落
释义:指零零散散不集中,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
作者:惟白
朝代:宋朝
出处:《五灯会元·泐潭澄禅师法嗣·有文禅师》:“无味之谈,七零八落。”
八、八面玲珑
释义:指窗户明亮轩敞。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
作者:卢纶
朝代:唐朝
出处:《赋得彭祖楼送杨宗德归徐州幕》诗:“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
九:九霄云外
释义:在九重天的外面。比喻无限远的地方或远得无影无踪。
作者:无名氏
朝代:元朝
出处:《抱妆盒》第二折:“太子也,你在这七宝盒中,我陈琳早魂飞九霄云外。”
十、十万火急
释义: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多用于公文、电报等。
作者:老舍
朝代:近代
出处:《赵子曰》:“赵子曰的脑府连发十万火急的电报警告全国”
一到十的成语
一帆风顺 、一马当先、一目十行、一败涂地、一本正经、一臂之力、一步登天、一尘不染、一成不变、一筹莫展、一触即发、一反常态、一帆风顺、一干二净、一鼓作气、一见如故、一箭双雕、一举成名、一举多得、一蹶不振、一劳永逸
两全其美、二龙戏珠 、 二话不说、二三其德、二龙腾飞
三羊开泰、三心二意、三言两语、三长两短、三番五次、三令五申、三思而行、三位一体、三五成群、三心二意、三足鼎立
四季平安、四分五裂、四海为家、四面八方、四平八稳、四通八达、 四世同堂
五富临门、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五谷不分、五谷丰登、五花八门、五湖四海、五颜六色
六六大顺、六神无主
七星高照、七零八落、七拼八凑、七手八脚、七嘴八舌、七上八下
八方来财、八方支援、八仙过海、八面玲珑、八方呼应
九九归一、九牛二虎、九牛一毛、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十全十美、十恶不赦、十年树木、十万火急、十拿九稳
从一到十的成语
从一到十的成语有很多,例如:“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
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扩展资料
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
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去欺压人”;“兔死狗烹”,表面意义是“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实际含义是“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成语跟歇后语不同:歇后语是一种固定的句子,一定要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用事物作比喻,后一部分是从正面作说明。写文章为了收到鲜明、形象、生动、具体的表达效果,也可以象引用成语似的引用歇后语。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