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宋词手抄报资料
【1】总说宋词
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宋代盛行的一种汉族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汉族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汉族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2】细说宋词
宋词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名”,依调填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句”(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宋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直到今天,它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宋词也叫词,著名的关于宋词的书有:《宋词三百首》等等。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豪放派)、柳永(婉约派)、陆游、李清照,人们说的“苏辛”指的是苏轼和辛弃疾。
【3】代表人物
苏轼
北宋文学家,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扩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对后世影响很大。
辛弃疾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现存词600多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李清照
易安居士,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4】代表作品
水调歌头
作者: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钗头凤
作者: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青玉案(元夕)
作者: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基础知识之宋词的分类
按长短规模分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按音乐性质分
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按拍节分
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创作风格划分
大致可以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词牌来源划分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汉族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也就不再另拟题目了。
【5】图片素材
看到一些很美的古风画,如果你绘画能力不错可以借鉴。
宋词很美,你可以多加几首。希望帮得到你。
唐诗宋词手抄报
校园手抄报是学校活动的一个老项目,能够直接涉及到读写。可是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比如:有的同学虽然有较丰富的课外书籍,可是写字能力却很差,自己办出来的手抄报字迹潦草,常常招来同学们的取笑,读写积极性大大减弱;而有的同学写字能力很强,但由于家庭条件的制约,自己的阅读空间却很小,想抄却没得抄,形成一种自卑心理。针对以上种种情况,我设计了一种模仿编辑部的“投稿式”手抄报,促使同学之间分工合作,共同提高。
一、班内设编辑部
首先在班内建立一个编辑部,形成手抄报的领导核心,这就需要老师慧眼识英才,主编、副主编、版面设计、美术编辑,都需要量体裁衣,让学生充分发挥特长。通过同学们的民主协商,大家一致同意把手抄报分为四大版块:校园新闻(或国内新闻)、少年博览、学习园地、尖尖角擂台。“校园新闻”可以由学生撰写校内有价值的新人新事,也可以摘抄小学生应该了解的国内新闻;“少年博览”主要是小学生可以接受的科技知识或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学习园地”是学生课内知识的延伸,任何与目前所学知识有关的内容均可纳入;“尖尖角擂台”是大家习作比武的空间,学生写出自己最满意的作文投稿,编辑部选出最好的一篇登出,该作者就会荣登本期“擂主”宝座,其他同学也可就“擂主”的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价值的也会登上“擂台”的评论区。除此之外,还设有“幽默乐园”,登载一些雅俗共赏的漫画,让精于“丹青之道”的同学一展身手,还有报缝、“上周评论”等机动性栏目,使内容更趋于丰富。
二、大家都是小记者
班内手抄报一定要面向全体,力争提高全体学生的读写能力。所以,在组建好编辑部的同时,我努力做好全班学生的组织发动工作,协助编辑部向全班征稿,使全班同学都成为小记者,积极进行课外阅读。
各个版面的“编辑”都认真建好自己的“信箱”,并在“信箱”上写了新颖的广告词。同学们的读写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小记者们踊跃投稿,小编辑们有条不紊地编写,作品被印出好几份,班内传阅。同学们读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各方面能力。
一位同学在一篇作文中写道:“我是班里的一名小记者了,你羡慕我吗?可是我还有一个小小的梦想,那就是也想成为一名编辑,做一个更成功的人。”没想到当编辑的欲望在这个小同学的心中竟是这么强烈。从这篇作文中,我看到了学生的自主、自强,我为他们有这样的想法而高兴。为满足所有同学的愿望,我采取了进一步的改革。
三、重组编委,小鬼当家
在学生的读写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的基础上,我采取了第三步措施,那就是重组编委。原来编辑部的小编辑部有了很强的编写能力,对各方面的工作也都很熟悉。于是,我把重组编委的权力给了他们,让他们每个人都作为主编组织自己的编辑小组。这样班内就形成了六个编辑小组,全班40多名同学各司其职,不是编辑,就是特邀记者,每个人都有了成功感、自豪感,各小组内的体制由学生自己设定,有的小组还制定了规则,组内每人每天练写一篇,根据作品选拔编辑,其余的人组稿。各个编辑小组都有了自己的名字:海燕、美人鱼、超人等等,小组之间还展开了竞争,优胜组的大名醒目地写在报上。学生的潜能被充分地挖掘出来了,不仅有了预定的收获,而旦有了学生自己的创新,不仅提高了学生读写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班内形成了团结、协作、创新的良好氛围。
为什么唐代叫唐诗宋代叫宋词呢主题小报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宋代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唐代的诗人多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大臣个个是词人,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著名词人,女词人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使宋词得以佳篇迭出,影响久远。
"唐诗宋词"一语,宋词与唐诗并称,不唯标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之义,而且也说明,宋词是庶几可与唐诗媲美的一大诗体。宋季承唐,然而如鲁迅先生所言,好诗差不多已被唐人作完了。所以,到了宋代,宋人在诗歌创作方面,要不落唐人的窠臼,确乎很难。但是,唐人所留下的丰富的文学遗产,宋人也并不有白白浪费,而是将它们更多更灵活运用在"词"这一诗歌体式上,使词在宋代获得了空前绝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