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一的成语有哪些
一、一心一力[yī xīn yī lì]意思:同心协力。
出处:清·魏源《圣武记》卷九:“自阖营将弁,以及士卒,无不一心一力。”
释义:全体将军以及士兵,没有人不齐心协力的。
二、一分一厘[yī fēn yī lí]
出处: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但是一切善良的愿望改变了他们的阶级本性的一分一厘一丝一毫没有呢?”
意思:形容很少的数量。(分、厘:金钱单位,1元=10角,1角=10分,1分=10厘。)
三、一举一动[yī jǔ yī dòng]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四回:“可见古人一举一动,莫不令人归于正道,就是游戏之中,也都寓著劝世之意。”
释义:可以看出古人的每一个运作,都是令人往正道上走的,哪怕就是游戏,也寓意着积极。
意思:指人的每一个动作。
四、一心一路[yī xīn yī lù]
出处:明·冯梦龙《挂枝儿·多心》:“初相交,指望你一心一路;到如今,眼面上做工夫。”
释义:刚结识的时候,指望你一心一意;到现在,只是表面上做功夫。
意思:一心一意。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五、一班一辈[yī bān yī bèi]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一回:“当日你这厮诽谤朝廷,潜地奔逃,我这一班一辈的人,为你不知受过多少限责,你却躲在卖酒的李秀家里快活。”
释义:当天你这小子诽谤朝廷,外出潜逃,我们这些人为你受过多少责难,你却躲在卖酒的李秀家里快活。
意思:指同等,不相上下。
形容两个事物差不多的成语
大同小异、相差无几、如出一辙、千篇一律、一模一样
一、大同小异
【解释】:大体相同,略有差异。
【出自】:战国·庄周《庄子·天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译文】:大同与小异同,这就是小异同;万物都同完全不同,这就叫做大同异。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用于比较
【近义词】如出一辙、求同存异、小异大同、云泥之别、并行不悖、神肖酷似、相差无几
【反义词】天悬地隔、天差地别、迥然不同、天渊之别、迥乎不同、天壤之别、大相径庭
二、相差无几
【解释】:彼此没有多大差别。
【出自】:先秦·李耳《老子》:“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
【译文】:只有他和阿,从生到死相去几何?好的和坏,相去怎么样?
【近义词】八九不离十、未达一间、不相上下、并无二致、大同小异
【反义词】截然不同、天壤之别、大相径庭
三、如出一辙
【解释】:辙:车轮碾轧的痕迹。好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出自】: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一:“此四人之过,如出一辙。”
【译文】:这四个人的过错,如出一辙。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言论和行动等
【近义词】如同一口、大同小异、千篇一律、一模一样、别有风味、墨守成规
【反义词】背道而驰、独出心裁、独辟蹊径、别具一格、不拘一格、众口难调、独具匠心
四、千篇一律
【解释】: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
【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张公虽复千篇,犹一体耳。”宋·苏轼《答王庠书》:“今程试文字,千人一律,考官亦厌之。”
【译文】:张公虽然又千篇,还是一种风格而已。“宋.苏轼《答王学校书》:“现在考试文字,千人一律,考官也满足的。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照猫画虎、如出一辙、千人一面、老生常谈、规行矩步、如法泡制、一成不变
五、一模一样
【解释】:样子完全相同。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今日抬头一看,却见他黄着脸、秃着头,就和前日梦里揪他的师姑一模一样,不觉就懊恼起来。”
【示例】:这两件衣服从颜色到款式虽然~,但质量却有很大差别。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或物
【近义词】如出一辙、大同小异、毫无二致、毫发不爽、千篇一律、一模二样
两个字的成语
两个字的成语来源有以下两种情况:
1. 四字成语缩短为二字的,如:
画蛇添足 蛇足
东施效颦 效颦
墨守成规 墨守
杞人忧天 杞忧
囊萤映雪 萤雪
2. 来源于有名的故事的,如:
矛盾
推敲
腹稿
斧正